构建和谐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同心县第二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活动总结
金秋十月,我校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拉开了序幕。本次竞赛活动以“构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分为预赛、决赛两个阶段。预赛在年级组内进行,各年级组通过评比选出本年级教学能手参加学校的优质课竞赛活动。决赛在12初举行,各年级推举出的六名年轻的教师经过两天半的激烈角逐,展示了低、中、高共六节精彩纷呈的阅读教学课堂,让老师们大饱眼福,同时也为本次竞赛活动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次优质课竞赛活动的目的是为我校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但活动的根本目的还是通过这样一种有效的形式了解我校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整体性问题,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决赛期间,听课观摩的老师近二百人次,很好地发挥了优质课评比推进学科大教研的作用。
本次赛课活动的收获:
一、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明显提升。
(1)教学基本功扎实。
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粉笔字,有亲和力的教态,流畅准确的教学语言,对待学生倍加亲切的鼓励性评价,无一不表现出我校青年教师们优秀的教学潜质。
马小丽老师那富有魅力的普通话,马维琴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张憬、马彦红老师亲切的评价语,郑学琴、张丽老师富有亲和力的教态,给所有评委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们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诠释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2)教学中充满了机智。
值得一提的是,低段的马彦红老师,她在执教的《小雨点》一课中,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小手高举,整个语文课堂生动有趣;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大胆创新,表现出较强的开发性地使用教材的意识和能力;她关注生成性教学,评价语丰富,表现出非凡的教学潜质。整个课堂充满了教学机智,孩子们在她的感染、引导下,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学氛围轻松愉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中高年级课堂教学改革日益成熟,教学过程扎实、有效。
(1)在读书实践中学会读书,在读书中学会语言,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价值所在。许多课正是确立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才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质量,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马维琴老师在执教《月光曲》一课时,对于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她的课堂朴实、扎实,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本次竞赛的第一名。
(2)教学中重视了读书基本功训练。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生动活泼地发展,重视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
张憬老师在执教《伯牙绝弦》一课时,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六年级学生,她指导学生在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后,在读中感受朋友间互相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整个课堂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孩子们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了文章的韵味。
此外,张老师努力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对话的和谐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孩子们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发展着思维。
如,在孩子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张老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哦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之后,她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萧萧春雨……紧接着她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学生马上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这时的张老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互扮角色,想象画面,相互对答。她动情入境,很快便感染了学生,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也随之活了起来,给评委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在读懂文本重要内容和主题情感的环节中,重视了语言环境的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书体会,揣摩文字表达的内涵。
马维琴老师对于《月光曲》一文中的重点语句,为了让学生领会语意,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体现出了教学的大智慧。
(4)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认真倾听、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说的习惯,读书用心思考的习惯,认真书写、勤于动笔的习惯,这诸多的学习习惯在本次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都能相机进行渗透。
总之,每一位老师的身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表现,老师们教学风格各异:有的课生动活泼,波澜迭起;有的课朴实自然,含而不露;有的课貌似平淡,而平淡中见功底,愈见其清新宜人;有的课设计巧妙,过渡自然,浑然天成。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支优质、高素质的年轻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在同心二小这块沃土上形成,我们看到了许多位明天的教学能手、明星教师。
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本次竞赛活动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思考:
1、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势。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老师整节课总喋喋不休,自问自答说个没完没了,这样留给学生思考、实践,阅读、感悟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学生始终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体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2、朗读指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不够。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应该体现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上,即“过程”之中。
3、部分教师课前对教材钻研不够,教学设计都是从网上“信手拈来”,并非“原创”。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因为对教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懂得教案的精髓所在,故课上也就少了许多精彩。
本次赛课还反映出我们语文教师底气不足,功力不够的缺憾。不可否认,授课教师的教学功底相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调控、驾驭能力的提高都说明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知识品位在提升。但这些进步仍掩盖不了教师底气不足,功力不够的缺憾。一位特级教师曾感言:“如果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大量接触感性材料而没有教师智慧光芒的闪耀和指引,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只是让学生诵读、感悟、记忆而没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点评,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品位;只是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巧妙的引导和淋漓的发挥,不可能迅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境界。”的确,语文课堂更丰富、丰满、丰厚、丰实的要求更高,是一种境界,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课堂上的底气,绝不可能是所谓的灵机一动,背后应该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课堂上的功力,既在于刻意地修炼,也在于日常的领悟和揣摩。
我们的参赛教师都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历练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我们相信所有参赛老师都痛并快乐着,因为有了一次展示自己、学习别人的机遇。成功是快乐的,失败也应该是一种快乐、一种经验、一种财富。
2009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