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 激发学习热情
——同心县第二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总结
09年10月中旬,我校领导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开展“上好常态课”的活动,切实提高 “二期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效性。并提出了以“构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舞台,更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平台,所以说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现在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12月上旬我校优质课竞赛活动落下帷幕。经过两轮的激战,我们数学中心组涌现了三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们分别是:吴燕(一等奖)、杨学梅(二等奖)、马成智(三等奖)。这三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前精心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实施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标而展开,进行着有效高效的教学交往。“实施有效教学,激发学习热情”这也是我校广大教师在新课改以来努力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和永恒的追求!下面结合本次优质课的情况谈谈我们数学中心组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在这几位青年教师的教学中,他们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教师所吸引,促使他们至始至终处于一种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学习氛围中。如吴燕老师在执教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衣服》的教学中,从新课的导入到新课的结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们在生活中吃、穿、玩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其中的数学规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地学会了事物的搭配。
二、精心设计学习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当学生在不经意间退出我们的课堂,我们首先审视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杨学梅老师在执教《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对学习内容做了精心设计。她不但让每位学生准备了不同的三角形,而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了直观、形象、操作可行的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杨老师的这节课,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而且使在座的评委感受到学生越来越爱学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所以说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三、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几位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课堂教学评价,针对学生的回答、提问等教师都及时、恰当的给予了评价。马成智老师在小组汇报完后,将自己的绘画奖励给该小组,并附上几句简单的祝福语,学生的脸颊上流露出了对教师感激的微笑和信任的目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强调了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吴燕老师非常注意这个细节。在小结完这节课的内容之后,她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表现得怎么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单注重教师的评价,同时还注重了学习伙伴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方面,以上几点只是我校数学组的一点做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校教师将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以及理论修养水平,探究和挖掘更多方面的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